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港澳台侨海外

【乡贤传记】打造“家门口的希望摇篮”——旅港乡贤黄境秋先生的教育情怀

 日期:2025-05-22  人气:287

在遂溪县界炮镇,有一所承载着无数希望与梦想的学校——山内黄镜秋学校。它的发展与一位旅港乡亲黄镜秋先生紧密相连,黄镜秋先生用他的一生,书写了一段情牵教育、造福桑梓的动人篇章。

image.png

1982年,退休后的黄镜秋先生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携眷回乡寻根探亲。然而,家乡教育的落后状况让他揪心不已:孩子们入学艰难,简陋的教学环境、匮乏的教育资源,都刺痛着他的心。那一刻,黄镜秋先生心中萌生出一个坚定的信念——改变家乡的教育现状。

1984年春,黄镜秋先生率先捐资近100万元,用于扩建合并山内小学和山内初中。1985年,饱含着家乡人民对黄镜秋先生的感恩之情,经申请,遂溪县人民政府将改建合并后的学校命名为“山内黄镜秋学校”,这所学校也成为遂溪县首间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同年,黄镜秋先生又捐资20万元设立“黄镜秋奖教奖学金”,每年12月,他都会带着家人回到学校,为优秀的师生颁发奖教奖学金,这份坚持,一做就是20年。

image.png

黄镜秋先生及家人回校参加颁奖大会

在黄镜秋先生的影响和动员下,太太林杏贞女士、女儿黄婉龄和黄婉华女士纷纷加入到为家乡奉献爱心的行列中。林杏贞女士自1985年起,在黄江尾村设立“康乐金”,每年为60岁以上的老人派发“康乐金”红包,给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镜秋夫妇还捐款建设了“杏贞桥”“康乐桥”,完善了村里的水利水闸工程;为山内黄镜秋学校建设“杏贞台”——风雨大银幕平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和活动条件。1997年,黄婉龄、黄婉华姐妹捐资30万元建设了山内黄镜秋学校所属的“龄华幼儿园”,让村里的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截至2010年,黄镜秋先生及其家人累计为山内黄镜秋学校捐资400多万元,为家乡福利事业捐资近200万元。

黄镜秋先生的善举,不仅改善了家乡的教育和生活条件,更在人们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他先后荣任多个重要职务,如湛江市政协常委、遂溪县政协荣誉主席、湛江市首届荣誉市民、山内黄镜秋学校名誉校长等,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积极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2006年6月19日,黄镜秋先生因病离世,但他的精神却永远传承了下来。他的女儿黄婉龄女士,在2007年12月接过父亲的重任,成为山内黄镜秋学校的名誉校长。黄婉龄女士和妹妹黄婉华、侄子黄春华一起继续为家乡的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作贡献,坚持每年返乡颁发父亲设立的“奖教奖学金”和母亲设立的黄江尾“康乐金”。这两份奖金至今已40年从未间断,充分体现了黄镜秋先生一家爱国兴学、造福桑梓的高尚品德。

image.png

黄镜秋先生及家人出席颁奖大会

在黄镜秋先生及家人多年的支持下,山内黄镜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从曾经破旧的乡村学校,发展成为如今遂溪县教育局直管的全日制寄宿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且富于创新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46人,合格率达100%,其中中级教师29人,高级教师7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各类评比中屡获佳绩。曾多次被评为湛江市“先进集体”“先进学校”,2008年被评为湛江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2009-2011年、2013年、2014年、2016年、2019年被评为县“中考先进学校”;2022年、2023年被评为县初中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2016年被评为“广东省青少年足球推广学校”;2020年被评为“湛江市文明校园”;202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色学校。学校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从1985年至今,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并在高考中本科上线人数达300人,还有一大批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

image.png

2024年度“黄镜秋奖教奖学金”颁奖大会现场

2024年12月20日,山内黄镜秋学校举办了2024年度“黄镜秋奖教奖学金”颁奖大会。黄镜秋先生女儿黄婉龄、黄婉华女士及家人为优秀师生颁发奖教奖学金。活动当天,广东省侨心慈善基金会还委托遂溪县委统战部向学校捐赠了2千册图书,并设立“侨心图书室”,进一步助力学校的教育发展。

image.png

黄婉龄女士、黄婉华女士为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

“情系桑梓育桃李,大爱无疆谱华章。”在山内黄镜秋学校的青瓦白墙间,镌刻着旅港乡亲黄镜秋先生一生情牵故里的动人故事。他躬身力行的善举,不仅为这方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更以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为万千学子点亮了通往未来的明灯。如今,先生虽已远去,但其精神如璀璨星辰,始终指引着这座校园的成长之路。黄镜秋先生心系家乡教育事业,也是港澳乡贤回报桑梓的典范,让我们一起为黄镜秋先生及其家人的善举点赞,也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