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
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一是把握好“呼”与“应”的关系,全面凝聚人心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呼”是“应”的前提和基础,“应”是“呼”的成效和结果。二者相辅相成,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正如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企业和专家座谈时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运用好的宝贵经验。
改革是全方位的,企业和群众反映“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就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群众有异地就医需求,就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为了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住得下、融得进,就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改革,就要通过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便民、利民、为民的改革举措,让老百姓看到了变化、得到了实惠。对统一战线来说,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大统战格局,画好最大同心圆,最广泛地凝聚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海内外同胞的智慧和力量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贯彻落实深化改革的具体行动。
二是把握好“立”与“破”的关系,全面增进政治共识。
改革,说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立”与“破”的辩证关系。会议强调“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兼顾当前与长远,避免“只破不立”或“未立先破”。
“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是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改革。“先立后破”把“立”放在首位,既要完善既有体制机制,又要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步推进改革。在工作中,不能简单地以“破”代“立”,也不能片面地强调“破字当头”,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在贯彻落实全面改革过程中,统战部门要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探索推进各民主党派围绕全区重点项目开展民主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坚守多党合作的初心使命、增进政治共识。在开展对台工作时,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广泛团结海内外同胞,扎实开展反“独”促统工作,不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三是把握好“谋”与“干”的关系,全面服务中心工作。